做好事遭拒绝 学雷锋应远离“形式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2003-03-06   海南日报  

 

  杭州市的十几家福利院、敬老院这两天十分烦恼:上门来联系学雷锋做好事的学校、单位一拨又一拨,他们只能回拒人们的一片好心: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两天学雷锋的人太多了,我们实在接待不过来。

  做好事为何遭拒绝

  

  杭州市西湖区一所中学的十几位初中生前两天约好去附近的老人公寓做好事,当天下起了大雨,学生们还是出发了。他们拿着抹布、针线、剪刀,拎着用班费买的苹果、香蕉、柚子,坐公交车到了目的地,鞋子都湿了。但是在老人公寓门口,工作人员婉言相劝:你们回去吧,我们这里不需要帮忙。学生们最后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这家老人公寓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两天也是下大雨,来了4个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说是在附近小学读书,一定要进去和老爷爷、老奶奶聊天。小学生进来了,我们的卫生包干员跟在他们后面把地上的水擦掉。地面是老式的木地板,一有水滴上去就容易滑倒,老人院的50名老人平均年龄82岁,最大的都快百岁了,最怕摔跤。临走了,小学生要求打个做好事的证明,原来做好事是学校规定的课外作业,3月份要交的。

  工作人员说,学雷锋做好事我们当然欢迎,但是有时好心不一定办得了好事。老人公寓的老人入住都是付费的,家属希望在这里得到专业的照顾。拒绝这些学生,实在是不得已。

  一家福利院3月5日的日程表

  上门联络学雷锋的,绝大多数选在3月5日这一天。杭州市社会福利院的汤先生专职负责接待“做好事”事宜。他给记者提供的日程表上,3月5日这一天排得满满的:上午是个私工商协会来慰问,下午是一家职业学校、一所艺术学校和一家警察学校,一共是4批100多个人。100多个人来做好事,对于杭州市社会福利院一家单位来说,成了一件大事,不仅要有专人负责联系接待,还有各个楼层的护士长负责组织、安排。

  86岁的夏老太太家住杭州建工新村,3月2日是星期天,家里一下子来了4批上门为她做好事的热心人,附近的小学、中学、夏老太太以前工作过的单位、居委会都相继派人上门来做好事,服务的内容都是打扫卫生、理发、修电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老人家忙于招待,连每天的午睡也不得不取消,简直累坏了。

  杭州市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从联系的情况来看,从3月1日到8日,已经有12拨人要来福利院“学雷锋”了,放在平时,一个月也不定有一拨人来。杭州市一家民营老人公寓的负责人说,3月4日、5日最忙,我们老人院更像是一个“对外开放日”、“接待日”。

  让学雷锋远离“形式主义”

  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王小章副教授说,福利院、老人院都是企业化经营,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与入住的老人之间很多都是合约关系,老人们希望到这里接受到专业化的照顾,老人院也有一支专业化的卫生、医疗、护理服务队伍,甚至对老人的精神娱乐生活也做了周密的安排。老人院不需要有人上门做好事,反映了社会的一种进步:社会机构的正常运转已经能够满足我们所牵挂的这部分人的需求了。王小章说,40多年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学雷锋活动也应该添加进一些新的内容。

  杭州一家媒体近日对于300名读者所做的调查表明,95%以上的调查者表示应该继续学雷锋。助人为乐,急人所急,这些闪光的精神依然是人们美好的道德追求。同样多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有真正为他人考虑的行为,才称得上是“学雷锋”。

  专家认为,按这个新标准来审视,眼下一些学校、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就有流于形式主义之嫌。选一个日子,挤半天时间,联系一个单位,上门搞搞卫生、修修电器,大家在同一天都做同一件事情,学雷锋活动成了一个呆板的模式。也难怪受助者对这类活动表现出冷淡了。

  王小章认为,只有当“雷锋精神”成为人们内在的精神修养和自觉的道德追求时,“雷锋精神”才会闪耀出更大的光芒。(章苒王家屏)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