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我为什么要给孩子“择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德育论文 手机版


          人民网     2003-03-04     新华社记者 陈芳 

 

     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于女士,在“活动”了各种关系后,北京一所知名实验小学终于收下了她“自愿”捐助的3万元择校费,她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钱攥在她的手心里,都快被“攥”出水来了,攒下钱的辛苦早已忽略不计,她觉得这是孩子远大前途的敲门砖。 

     以下是于女士的自述,从中可以“一窥”择校生家长的普遍心态: 

     过去是孩子有书读就行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就要面对到什么样的学校去读的问题。即便砸锅卖铁,向亲戚朋友借,也要让孩子上名校。不择校怎么行?明摆着的事实是,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基本上找不到好工作。 

     事实上,公开的择校费还只是保底价,附带的赞助费更是高得惊人。据我了解,市一类学校赞助费为5万元,所以我这3万元还算交得少的。邻居家的孩子因为低于一所名校的分数线,结果一分交一万。 

     现在政府实行“小学按地段就近入学”“初中电脑派位” ,初衷是好的,但大家为什么不满意? 

     教育部门的说法是,这样做可以保证教育公平。其实,仅仅靠抽签、派位这样的方法,看似公平,但这能消除全局的不公平吗? 

     依据考试分数来分配稀缺的教育资源,尽管有诸多缺陷,但至少还包含了个体的努力。如今权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关系资本纷纷介入,到底哪一种离公平而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更接近? 

     现在,很多家长苦恼的是找到什么人收这笔赞助费,担心的是学校不收这钱。一个好学校总共就这么多座位,大家都想争,校方正可以来个“论质论价”。 

     相距不过数百米的普通学校和名校,办学条件是天壤之别的。正因为校际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家长的择校热,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促成了更高潮的择校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我们家长择校的代价当然就越来越大。 

     好学校受欢迎,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但对于择校,政府不能总用“愿打愿挨”的论调作托词。如果能让好学校的老师定期交流到薄弱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了,那么家长肯定赞成就近入学。(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相关链接:德育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