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作文为什么不能得满分?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中国教育报 2003-02-20 山东日照实验高中 潘洋 某杂志编者在编完“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专辑”后,感觉“高考作文‘八股化’的趋向越来越严重,突出表现为:1.技巧模式化。比如开篇点题,多用排比句,多用反问句,篇尾升华。这几乎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定式。2.作文脱离生活,以知识代替生活。学生所选材料多为课本知识,比如屈原、岳飞、杜甫等是学生作文的主要取材对象……因此我们几乎不能不产生疑问:这样的作文也能得满分吗?……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全国选送的大部分满分作文被我们淘汰了。” 对于该刊编者对高考满分作文的这种一棍子打死的蛮横观点,作为基层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感到不解,甚至有些生气:这真是书生意气,你躲在编辑部里,凭着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想当然的感性认识,就对中学作文教学指手划脚,这种脱离教学实践的武断结论,只能挫伤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热情,甚至误导学生的写作,实不可取也不应该。 好作文虽说没有固定的标准,但起码内容与形式必须兼而顾之。“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高中作文应达到的六条标准,高考更有细化的《等级评分标准》。这就是说,学生作文应是在此“游戏规则”下的自由发挥拓展。我们不反对冒尖,但更鼓励学生掌握、运用常规写法。毕竟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是极少数。目前的高中生就应写符合常规要求的作文,意识流、新感觉、魔幻现实主义等太前卫的写法,学生学不了也学不好更写不好。高考满分作文反映出来的所谓“八股”趋向,恰恰是所有优秀作文共同的特点,是中学教学落实“大纲”要求最直接的效果显现。即使是这几年流行的新概念作文,也只能算是写作意识的创新,究其底也脱不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的要求。 “八股化趋向越来越严重”的结论是从高考满分作文中得出的。满分作文尚且“八股化”趋向如此,那么那些非满分作文该是让人赏心悦目了吧?参加过县市统考、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最清楚。每本卷子(30份)能有两三篇高分作文就算好的了,这还只是某一个方面突出的,如果真连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文采、书写都考虑在内,做到无可挑剔的,千份卷子中有一两篇就不错了。别忘了每年全国高考有400多万考生,而满分作文仅200来篇。大批作文都是平庸之作,立意不准、结构不清、语句不顺甚至言不符实的都不在少数。本该代表中学生最高写作水平的满分作文,怎么就变得“八股化”趋向越来越严重了呢? 开篇点题是最常见的入题方式,别说学生,就是古今中外的作家们也熟谙此法。排比句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增强行文气势和文采,反问句和篇末点题也是常见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思路。的确,作文倡导张扬个性,但个性应该是作者的思想认识观点、语言风格方面的,共性的技巧性的东西怎么能贬为“模式化”、“八股化”呢? 至于学生作文脱离生活或者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决非今日始,语文教师也都知道这个现状。因为学生基本上囿于校园生活,对社会的认识难免浅陋苍白,作文脱离生活也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事,许多一线教师正在为改变此现状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多读报刊杂志和各类书籍,是目前惟一的解决办法。 受学校生活局限性的影响,学生作文向“以知识代替生活”方面发展也无可厚非。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本来就是人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一个途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以知识代替生活”的影子就非常明显。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触到的古今中外的各类名人不下百计,这本来就是一个丰富的写作资源素材库,只要选材角度合理,能支撑自己的观点,拿过来用又有何妨?况且有许多人物的事迹故事本身就存在意义上的多重性,谁会放着自己熟悉的现成材料不用,非去找别扭? 综上所述,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大不必如此危言耸听。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该给满分的还是要给满分。我们与其争论不休,倒不如着力考虑一下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如何给中学作文教学创造更宽松的环境更实际有用一些。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