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作者:不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期间生活历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的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 2.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的描写,表现贝多芬非凡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 3.《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的理解。 教学设想: 1.本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学习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条件允许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 2.课前播放、聆听《第九交响曲》,以增加对乐曲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 2.带着“贝多芬在德国优秀阶级中享有的声威,不但是艺术方面的,而且是道德方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在学习本文之前,坚持预习情况,可以出示投影和多媒体。 1.音、形、义检查,略。 2.课文阅读情况检查,及时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导入新课 1.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交流感受后进入课文学习。 2.简介作者罗曼·罗兰和翻译家傅雷先生,简介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师生可以互为补充。 (四)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描写的学习,理解《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3.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后的点滴感受。 2.师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第九交响曲》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什么?它的原题又是什么? (2)如何理解“在一阙交响曲内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 (3)作者为何要描写贝多芬在演出《第九交响曲》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这一细节? (4)《第九交响曲》是如何表现欢乐这一主题的? 3.师生讨论,解疑 (六)局部研读,加深理解 1.加速浏览课文第二、第三段,思考: (1)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什么? (2)这样理解“他踌躇了一生”? (3)《第九交响曲》在艺术上是如何创新的? 讨论后明确:①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讴歌欢乐。②歌颂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追求,贝多芬想把这个主题放在某一大作品的结局,一直至创作《第九交响曲》时,也还没拿定主意是否放在《第九交响曲》上。③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乐器演奏的基础首次引进合唱,用歌颂欢乐的合唱掀起高潮,人们和乐队的巧妙结合,使《第九交响曲》获得了辉煌的效果。引进合唱,开交响曲创作之先河,这是贝多芬对交响曲极大的贡献。 2.熟读课文第五段,思考: (1)在《第九交响曲》中,作者对欢乐的追求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讨论后明确:作者对欢乐的追求这一情感是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形式的变化体现的。《第九交响曲》经历了和平柔美—坚强刚毅—激情澎湃的感情变化过程,具体来说经历了①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忽然一片静默;②接着“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③主题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④“欢乐”抓住了生命,征服了痛苦;⑤沸腾的乐章回溯贝多芬一生的经历;⑥整个人类拥抱着欢乐,音乐激情到达高潮,感情到达高潮,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2)如何理解“‘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而他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泪下’”? 讨论后明确:描写中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给人的质感和巨大的精神作用。 (七)感悟理解,赏析交流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可以从以下方面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进行赏析交流:(1)你最喜欢的段落;(2)你最喜欢的句子;(3)你受到的教益、启示;(4)其他方面。 (八)拓展延伸 1.再次播放《第九交响曲》,学生默读课文,细细体会交响曲中所蕴含着的作者追求欢乐的情感。 2.班级讨论: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大师?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3.课外阅读傅雷翻译的《名人传》。 4.以贝多芬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班级内展览、交流。 作者邮箱: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