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时代的亲密接触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教育报 2003-02-09 本报记者 余冠仕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就像教育领域的一片新大陆一样,刚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人们总不禁要揉揉眼睛,一看再看:那到底是一片真正的大陆,还只是一座海市蜃楼? 要明确判断这一点,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究竟是什么力量把这两个教育领域当前炙手可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它将向我们展现出一幅什么样的学与教的图景?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它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一次会议与一批热心研究者 不久前,一个很专业的课题开题会在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饭店举行。参会者也不多,只有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学校的80余位代表。 像这种规模的会议每天在北京有无数个,在北京的各大饭店与写字楼中,这样的会议实在算不上起眼。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课题会,把当前教育领域的两大前沿与热点问题联系在了一起:研究性学习与网络化学习。 该课题的全称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由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承担,是北京“十五”规划教育重点课题。参加此次会议的是加入到此项课题中的实验学校。 此次课题会从理论基础、实验条件、人员配备、技术支持等各方面都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北师大的知名专家黄荣怀、裴纯礼、陈星火,原北京市电教馆的潘克明馆长,上海嘉定区信息中心主任王威尔等从不同的角度就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做了充分的论述。在此次会议上,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开发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平台(WEBIL)还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从技术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此之前,已经有一批热心教改的教育工作者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各自的工作阵地探讨、实践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一些探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网站也相继出现,如惟存教育网、习客、新E代设计与工艺教学网、回归教育学习网等。2001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还组织过相关研讨会。但像这样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较大规模地开展实验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开始从点到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赞同与认可。 一个试点与一座桥梁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列入了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网络化学习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通向未来教育之路。是什么力量使得他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二者间搭起了一道桥梁?仅仅是因为这两者都是当今关注的焦点而为营造声势才把他们放在一起的吗?专家们的回答是:不。 上海是我国较早大规模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的地区。他们几年的改革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上海市教育督导室尹后庆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研究性学习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不够这个问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他说,现代教学手段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二是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为学生探究和体验提供条件。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也认为,到一定阶段,网络资源必然会成为上海开展研究(探究)型课程的主要手段。 从这个角度看,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得到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从另一方面看,对于网络教育而言,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成为一种必须。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着一些明显的优势,如: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在时间空间和心理上的“零距离”、可以实现形式丰富的交互、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字多媒体与虚拟现实、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学习。正是由于网络教育有这些特点,政府、学校、企业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新兴的事业中来。 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毕竟是一种技术。在人与技术的互动中,决定因素还是人。人的因素体现在网络教育中主要是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在1998年就提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从近几年的网络教育发展来看,虽然物质与技术上的基础比原来大大提高了,但在教学这个核心环节上仍是显得办法不多。当年热炒网络教育概念的中小学网校,如今大多沦为考试辅导班的角色。而建了校园网的学校,又面临着众多的质问:有多少学校在教学上真正用上它了呢?潘克明形象地说:“中国学生上网主要是游戏、娱乐、聊天、发电子邮件。而美国学生则用它来获取信息、开展研究和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工作。” 研究性学习成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为处于摸索中的网络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当研究性学习延伸到网上后,网络技术不仅在作为认知工具、共享平台方面继续发挥其作用,而且其创建的网络环境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这种协作与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不同地方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成为可能。 其实,早在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Dodge)等人提出的WebQuest就基本体现了这一点,只是当时我们在实践领域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当时没有注意这一应用。现在,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再回过头来看这些研究成果,会发现其中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一位教师的实践与一位专家的分析 广东湛江一中的钟和军老师从1999年底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那是在2001年11月,他为班上同学设计“网上家乡”的活动。 钟和军说,那一学期的上半段,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他就开始思索,如果能把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让学习活动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那么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可能更加有帮助。他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他们学校所在地———湛江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差距加大,许多家乡人对家乡了解得不够深入,于是他决定以“家乡”为主题开展这次学习活动。同时他还发现,在网上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湛江及其下辖的五县五区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和研究来使用。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专题,如家乡的海、家乡的水果、家乡的港口……活动结束时学生撰写了活动总结,也提交了作品成果。后来他们利用网络社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上总结会议,多家杂志社还发表了他们的教学文章和部分研究成果。 在专家的眼中,他们进行的研究过程基本可以被描述为: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当然,这也是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所遵循的过程。作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黄荣怀教授强调要在三个方面发挥网络的作用。他称之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三要素:网上资源、工具软件和网络平台。 黄荣怀认为,首先,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即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探索材料。其次,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等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即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第三,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和项目(活动)管理工具,即网络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 正是由于这三个因素,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才能把二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黄荣怀认为,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持。 比如说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黄荣怀说:“它们可以来自生活,来自书本、图书馆、博物馆等。但决不可放弃网上资源。”目前国内的科普网站有科普之窗、伊文科普、中国科普城等近百个。它们均含有丰富的资源。 另外,在实施研究阶段,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字处理软件与电子表格软件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在撰写研究成果时,字处理软件与电子简报软件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同时,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供帮助。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黄荣怀认为,这些组织形式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沟通是一种较好的办法。特别是对小组合作研究更是这样。小组的合作非常紧密,更需要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协调任务进度,更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说起来就是这样简单: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在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网络学习的特点,抓住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但在这简短的几行字后面,蕴含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些挑战与一个光明前景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技术,对广大老师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继续向深层次推进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 挑战之一:对教师的能力特别是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下很大功夫。一个任务怎样才能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其创造性,培养其实践能力,对于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而言,是一个难题。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有很高的要求。惟存教育网的主持人柳栋先生认为,无论是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还是不用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需要极大地拓宽其思想史、科学史、技术史、知识论、科学方法论等领域的知识。同时,在科学研究的经历等方面需要提高。 挑战之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的协调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何看待及评价研究性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一些教育管理者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记者在一次采访北京一所著名的中学时,该校一位负责人明确地说:“现在社会上评价一个学校也是看你高考考上了多少学生,所以我们还是重点放在高考上。虽然不能说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但万一由于其他原因学生没考好,到时我们也担不起责任。因此我们只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个陪衬。” 2001年10月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首次科学探究式学习研讨会,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一部分代表在听完两堂探究式教学现场观摩研讨课后,表现出了担忧与困惑。他们感到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对这样的教学不利。现在的评价体系基本上是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过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挑战之三:高素质师资匮乏,制约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深入开展。 柳栋先生还认为,当前师生匹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真正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课题的比例有一个经验值1:20:4,就是说一位教师只能够辅导4-5个课题、不超过20位的学习者。他说:“如果学生人数过多的话,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高素质师资的匮乏和对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极高要求是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瓶颈。”上海宝山中学教师沈涓也认为,过大的生师比造成教师精力上的不足是一个很主要的障碍。 挑战之四: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协调。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比原来来自现实经验世界的研究性学习更多地依赖网络,所以网络化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里依然存在。一个明显的矛盾就是:仅有网络上的交互在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时候远远不够。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互,许多深入的问题还无法探讨。因为从目前来看网络环境很难达到面对面交互时的那种氛围。另外,有些学生还过分依赖网络,使得他们脱离实际,没能有更多的直接经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能会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利。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研究性学习又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再加上网络条件下又有一些新的特点,所以,真正让每位老师都把握其中的要义并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有志于推进教育改革的人士,面对困难不能望而却步。事物总是在向前发展,再加上已经有这么多探索者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技术之基石,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将会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其中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一路走好! 【有关论述】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E-Learning(数字化学习,也有人把它译作网络化学习):“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 【他山之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于提高综合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都普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探究教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 英国推出的《1998年教育改革法案》,首次将科学课程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而在科学课程中,特别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先后出台了两部具有纲领性的科学教育文献。一是1990年的《2061计划》,二是1996年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两部文献都强调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后者甚至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并对探究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标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都先后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增加了类似我们研究性学习的板块。其中日本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统一增设“综合学习时间”。香港将“专题研习”列为课程改革的四个关键项目之一。(此处参考了霍益萍、李森、于泽元等人的文章) 【实施案例】 别让未来的脊梁弯曲——课桌椅的改进 一、引言 发现问题。主要是讲如何发现目前使用的课桌椅给学生带来的不便的。 二、任务 作为一个“课桌椅的改进”设计小组的成员,通过系统思考,提出课桌椅改进的具体方案,最后的设计方案将通过一个报告和相关设计草图送交给校务委员会。 三、过程 准备阶段:阅读情景、任务,了解单元活动的内容。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根据所提到的情景,通过讨论对课桌椅改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确定首先需要回答的最基本的或本质的问题。 第二阶段:搜索信息。选择你开始调查的问题。你可以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源、进行网络搜索、查阅图书资料或者进行调查,收集那些用于回答你的问题的相关信息。 第三阶段:交流信息。通过交流,共享信息。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以及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其它因素。 第四阶段:构建方案。在设计活动中,充分地发展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发展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至少两种设计方案并对这两个方案进行评价。通过交流,接受同伴的建议,逐步形成并完善最终的设计方案。 第五阶段:撰写设计报告。注意:你的报告应该清晰地表达你所做的工作和收获,以便他人容易理解。 第六阶段:展示交流与评价。根据评价量表给自己做一个评价。浏览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文档,结合你在小组学习中对他们的了解,给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做一个评价。 四、资源 ●有关学生课桌椅的新闻报道:课桌椅的高度与国民体质等。 ●课桌椅研究:学生课桌椅多高合适?新型课桌椅常见问答集锦 ●部分课桌椅实例结构图 ●关于设计的一般知识:如设计一般程序、设计思路分析等等。 五、评价表 对照评价量规中的指标,核查自己的学习进程。(评价表参见网站) (此案例作者:沈涓上海宝山中学教师,详细情况参见http://www.enewage.org/) 【相关网站】 WebIL网站:http://www.webil.net.cn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nrcce.com 惟存教育:http://www.being.org.cn 习客:http://www.seekercn.com 新E代设计与工艺教学网:http://www.enewage.org 回归教育习网:http://61.143.82.4/zhj/index.htm WebQuest网站:http://www.iwebquest.com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