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激发共同创造的火花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光明网 2003-01-23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于钢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历程。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实验和探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锻炼造就了一批从事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课堂和学生生活开始出现变化。但令人深思的是,即使在实验区的课堂上,仅仅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依然存在。有时就算教师讲得精彩,学生也未必能听得精彩,因为只有好的教学内容未必能达到好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与不同的教学方法恰当结合。为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反问一下自己,在课堂上到底谁是积极的思考者?谁应该进行构思、组织、阐释、概括、综合及再构思的工作?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学生。学生才应该是课堂上勤于动脑的工作者,学生才应该是从课堂获得最大乐趣的人。 总结经验,我们觉得合作学习(Cooperation Work)真正改变了课堂中被动性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的局面。合作学习是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体系。目前,合作学习已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有指导地使用小组(2—4人)的形式,使学生们能在一起学习,充分重视自身和互相之间的学习,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提供了一个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手段,以及一个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精心营造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认知上、生理上、感情上和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传统的竞争学习中,教师按照知识的“标准答案”给学生打分,学生被迫为分数互相竞争。竞争学习的结果是:或者努力学习超越其他同学,或者认为自己不会有机会超过其他人而对学习满不在乎。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追求的是既利于自己,也利于其他组员的结果,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每个组员都会从别人那里受益,大家有着共同的命运。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目标时,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互相依赖。如果组内其他同学能达到目标,“我”也能够达到。 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如果我们不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直接参与学习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就不能得到所期望的成果。师生共同安排课程对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心理的健康状况都有许多好处。而且,这个目标体系确定了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得学习氛围更接近于真正的工作环境,因而也就使课堂显得更现实,学生都能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友善的竞争,怎样主动地学习。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意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课堂活动的主流是学生。但是,在强调合作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定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合作学习并不是不要竞争,合作可以与竞争并存。 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写作业时坐在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把学生安置在小组中学习与在学生中构建合作学习并非一码事,合作是通过共同的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 多年的教改实验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时,期望学生有高质量的学习成绩时,希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时,都应该使用合作性学习方法。合作性学习会使师生获益良多。但要得心应手地实施合作性学习并不容易。这需要培训,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获得支持,需要至少一年的实践。 “合则立,分则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合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融于社会的关键。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全面审视和辩证吸纳新的教学方法。合作性教学为我们带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现在是重视教学、服务、研究的时候了。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把教学、服务、研究同等看待。教会学生更多的社会技巧,使他们合作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使合作性学习升华到研究性学习,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