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李士建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健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少时从名儒雅周学习,博览三经,以文学著称。父早亡,母改嫁,为祖母刘氏所抚养。事祖母以“孝”称。初仕蜀,任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东吴人很称赞他的才辩。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他为太子洗马,他以奉养祖母为理由,上《陈情表》,辞不应征。表中词慧婉转凄恻。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因赋诗得罪武帝,被免官,老死家中。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    古代秦章的一种。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后亦泛称用于较重大事件的文体。如贺表、谢表等。

二.熟读背诵 

1.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熟读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熟读第二段

总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4.熟读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熟读第四段 

三.解题

讨论: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

情:

情况(事实) 

衷情(孝情、忠情) 

情理(忠孝之道) 

 2.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忠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先尽孝后尽忠 

沐清化蒙国恩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4.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5.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6.李密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7.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四.《陈情表》赏析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体会;着重要注意鉴赏语言特色,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此外,要特别注意熟读和背诵,积累散文知识和鉴赏方法。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以表自己对当今的感情,同时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愿望皇恩的诚心。如果不如此婉转陈辞,一味地辞不奉诏,那么作为表文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在心理上就决难承受了。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第一段写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写她病情“日笃”;第三段则写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辈对长者的关切与怜爱。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当然他所摆给晋武帝的实情,均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晋武帝感到李密强调的孝是北孝,而不是不仕晋的托辞,这便是作者所拟想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更深一层的打动晋武帝,李密还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就在这一悲调中泣诉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惨状,诏书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宠若惊,然而他告诉晋武帝,正是由于诏书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画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状况。由于李密所陈述的情况充满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晋武帝为之动容。晋武帝阅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语言艺术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冰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琅琅上口。由于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五.知识归纳

1.注音解释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2.古今异义

①九岁不行    不行:不会行走。今常用义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今常用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晚有儿息      息:子女,这里指子。今无此义。

④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今天此义。

⑤逮奉圣朝      逮:及,到达。今天此义。

⑥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今无此义。

⑦寻蒙国恩        寻:随即,不久。今无此义。

⑧除臣洗马        除:任命,授职。今无此义。

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大概、或许。今天此义。

3.古今同义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连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在这个意义上,“有”相当于“又”,不必翻译;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用“又”,而古代典籍却用“有”。现代汉语用“又”,但只用于零数是分数者。

4.通假

生孩六月:“孩”同“咳”,小儿笑,这个意义“孩”又写作“咳”。

5.词类活用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方位名词“上”,作动词“报”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上。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犬马”用在动词“怖俱”的前面,作状语”表示比喻:像犬马。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日”,用在形容调用如动词“笃”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延续,一天天/形容词“笃”,处在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加重。

④ 夙遭闵凶:形容词“闵凶”,作动词“遭”的宾语,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⑤猥以微贱:(形容词“微贱”,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⑥臣少多疾病:名词“疾病”处在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生病。

⑦具以表闻/拜表以闻:闻,使……闻,使……知道。动词的使动用作。

6.一词多义

①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②于

急于星火(比,介词)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不译,介词)

③见

慈父见背(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副词)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动词)

④以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因为,介词)

猥以微贱(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用,拿,介词)

谨拜表以闻(同“而”,连词)

⑤行

行年四岁(经,经历,动词)

九岁不行(走,动词)

⑥当

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⑦伯

既无叔伯(伯父,名词)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⑧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⑨命

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⑩拜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动词)

谨拜表以闻(敬词)

⑾是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⑿息

晚有儿息(子,名词)

气息奄奄(呼吸,名词)

⒀朝

逮奉圣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且臣少让伪朝(朝廷,名词。)

朝不虑夕(早晨,名词。)

⒁薄

门衰祚薄(浅薄,形容词)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动词)

7.特殊句式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②实为狼狈: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③本图宦达: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补语,“于”相当于“比”。

⑤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略句,省略宾语、主语)

⑦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省略句,省略谓语。

⑧具以表闻(之——皇上)/拜表以闻(之——皇上):省略句,省略宾语。

8.固定

①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②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③臣无祖母,元以至今日;祖母元臣,元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④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⑤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9.成语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联合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主谓结构。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清表》。反义词语:老牛改犊。

结草街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近义成语:感恩图报。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左传·僖公十五年》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主调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附练习五“阅读材料”译文:

“身体”句译文:躯干、四肢、毛发、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毁坏伤残,这是孝行的开端。

“立身”句译文:树立自己的德行,按照道的原则行事,使善名流传后代,显扬父母,这是孝行的目标。

“夫者”句译文:孝行,从孝年事奉双亲作孝子开始,中年移孝臣息导干.腹年村市德行,流名后世,是孝的目标。

“资于”段译文:用事奉父亲的态度事奉母亲,那对母亲的爱就和对父亲的爱相同;用事奉父亲的态度事奉君王,那对君王的敬就和对父亲的敬相同。所以,事奉母亲取用对父亲态度中的爱,事奉君王取用对父亲态度中的敬,兼有爱和敬,是事奉父亲的态度。所以用孝事奉君王就会忠诚,用敬事奉长者就会谦顺,忠诚和谦顺这种态度不丢失,用这种态度事奉自己的君王、长官,这样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官位,守住自己祭把祖宗的宗庙。这就是士的孝行。

“子曰”段译文:孔子说:“孝子事奉自己的父母,家居时要表现自己的恭敬,供养时要表现自己的快乐,父母生病时,要表现自己的忧虑,不幸遇上父母去世,要表现自己的悲哀,祭把时,要表现自己的庄重和恭敬。这五点都具备,然后才能很好地事奉双亲。 作者邮箱: sjlqf@vip.com.cn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