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文学味”的语文教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中国教师报 2003-01-19 袁建 在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中,诸如书写、朗读、表达等固然很重要,但在所有要素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的文学基本功,因为文学作品对构建语言大厦起着很大的作用。 不敢想像如果一位语文教师从不阅读文学作品,也不尝试着练练笔,他的学生会爱语文、爱写作。现实的情况是,很多老师只满足于对教材和教参的把握,很少花时间去阅读文学作品,更难得动笔写一写,他们身上没有一丝文学的“味道”,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很残酷,因为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文字,而这些教师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大多也只依赖于各种版本资料上的诠释。 苏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是《为你打开一扇门》——为青少年读者打开文学的大门!作家赵丽宏以散文诗式的语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鼓励青少年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去亲近文学、领悟文学,在文学世界里自由地徜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的大门,除了学生自身广泛阅读外,更需要语文教师的熏陶和引领。可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妨反问一下,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时,你能否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踏入这扇神奇的大门了,已经在门内亲植下文学的幼苗了。”当学生广泛阅读,接触到雨果、托尔斯泰、罗贯中、老舍这些中外文学巨匠的作品时,你能自豪地说:“他们写的书我基本都看过了。”再者,当学生私下谈起王蒙、张抗抗、刘震云、叶兆言,谈起陈丹燕、苏童、余秋雨、阿来,你能说这些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你读过一二吗?此时,恐怕有很多语文老师会底气不足了。 当一名有“文学味”的语文教师,应该以广泛的终身阅读为基础。不博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见识势必浅陋,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问题讲问题,课堂会因此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原本不喜欢语文,但却喜欢上某老师的语文课,他们认为某老师知识面广,文学素养高,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会思考。可以说,阅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获取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教师远离了文学作品,就不可能有丰富的学识,就只会在课文之中转圈子,渐渐干涸枯竭。课堂上语言质量的低劣,反映出来的不单纯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一个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文学素养低下的问题。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细细品读过文学作品,对其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因此,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文学书籍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备好这一课你才会感受到汉语言的丰富多彩,才会使你的语文教学趣味盎然。 初中语文各册都推荐了课外必读书目,例如初一要求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这些要求学生熟读的书籍,教师首先应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才能促使学生较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直至借鉴大师们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虽然教材及新课程标准中没有规定老师的必读文学书目,但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自主选择,读读《巴黎圣母院》、《高老头》、《呐喊》、《骆驼祥子》、《战争与和平》等,还可订阅《萌芽》、《小说期刊》、《书屋》等期刊,读读最新出版的各种小说、散文、随笔,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才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才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们语文教师常常被考试和分数这块黑布蒙住双眼、蒙住心灵,我们曾在摸索中有那么多困惑,那么多疑虑;我们也曾在迷惘中夸夸其谈,炒作着你是我非的论断,却没有实实在在地捧起书本,拿起前人积淀了一生的宝贵财富,在前人和今人的睿智中品尝顿悟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却没有提起笔来,在洁白的纸页上留下点什么。 让我们时常提醒一下自己:该坐下来读点书了 该坐下来写点什么了!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