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教师不如培养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K12评论     2003-01-17     湖北沙市六中 刘义忠 

 

    与一位当校长的老同学交谈,两人一致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具有重要作用,“名师效应”对学校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在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问题上,我们产生了分歧。老同学主张“挖”,说得好听点,即招聘引进人才;我却主张自力更生,说得通俗点,就是土生土长。当然各有各的理由。他的观点比较时新,人才流动嘛,我觉得他有点急功近利,总想捡便宜,总觉得自己培养的牢靠,而且保证了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的稳定。 

    新学年,老同学搞了个教师的优化组合,并且大肆招聘外校优秀教师。结果,他的好几个中层干部,包括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德育处主任等都被组合掉了,这些教学骨干一气之下投靠他校,拍屁股走人,有的到了上海等大城市,被别人挖走了;而招进的大多是农村明星教师,这些教师跳巢而来,也没有考虑学校的条件,只想到人往高处走,来校以后吃住都成了问题。学校只好将办公室开发成新教师宿舍,连楼梯底下都被开发出来新老师住,只好委屈委屈,然而教师的吃住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加上农村教师到城市教学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反而带来许多麻烦。有的新老师只是将此校当作跳板,眼睛望得更高,不久又“飞”了,搞得教育教学都很被动。后来,老同学说这优化组合把我搞苦了! 

    我以为,学校工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殊性,教育教学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轻易调换教师,教师的流动不能太大,应该有序而规范化的流动,严格按照《教育法》《教师法》办事。教育的阶段性很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都有其阶段特点和规律,以及特殊性,小学老师难以教中学,其实中学老师也难以教小学,各有各的一套,即使是科学家,也不见得是一个称职的中学教师。有人说农村的孩子听话,好教;城市的孩子调皮,难教。说明教育学生不仅有一个年龄特征问题,还有地区的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的人不考虑教育的自身规律和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只凭个人主观意想考虑问题,没有不碰壁的。 

    有些学校只希望从别的学校挖来教学骨干能人,却不愿意自己培养顶梁柱。学校不太重视对自己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往往在留住教师方面的投入不足,而且对自己的现有教师缺乏起码的信任。往往又出现,有的教学骨干能人被挖来,却又被别校从自己手中挖走,自己学校却成了这些所谓骨干能人的跳板。 

    学校对教师缺乏信任,教师必然对学校缺乏忠诚,这是相对应的。教师的不安定,必然带来教育教学的不稳定。学校随时都准备换人,教师必然见异思迁,朝三暮四。所以,千方百计从别的学校挖来教师,最终连被挖来的教师也难以留住。因此,学校还是把眼光放远些的好,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把自己现有的教师培养好。 

    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采取捡便宜的办法,让别人去培养,自己坐收渔利,世界上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