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衔接是个难题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学老师抱怨 小学老师苦恼 中小学教学衔接是个难题 小学“优良” 初中“红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福州市屏东中学前不久举行的一次家长会上,初一年级的任课老师对家长“实话实说”:“这一届学生是我们学校历年来生源最差的一届,举政治科为例,全班40几名学生,半期考只有6个及格;有的学生甚至两门课的成绩加起来还不到10分。如果不是就近划片区入学,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些学生出自附近的两所著名小学。” 一位姓王的家长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他儿子的成绩总在六七十分之间徘徊,在班里算中上水平,这种成绩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形成了明显反差。 这是福州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进入初中的第一批学生。他们以“优良”的成绩顺利地升入了片区内的各所中学,但不少学生的成绩表现无法令老师和家长满意。 究竟是学生的素质欠缺,还是小学没有了升学压力,小学老师在进行课改的同时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使升学压力“转嫁”到了中学老师的身上? 面对小学的“轻松教学”和初中无法回避的中考,其中的矛盾令家长困惑,也令老师头痛。 分数不代表能力 福州屏东中学校长游振平认为,学生上初中后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今年初一的学生是启动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批学生,目前小学生的成绩单几乎清一色都是“优良”,分不出高低上下,因此初中老师要重新认识学生的水平,很难一下子摸准。 游振平谈道,初招取消后,初一年级事实上成了七年级,小学生上初中也和升级没什么区别,很难在短时间里进入中学的学习状态。而老师要引导他们进入状态,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现在小学的教学改革开展得丰富多彩,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学老师对此也应持认同态度。 福州鼓楼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林东豪认为,分数并不代表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基础的把握,学生分数相应会高。上了中学之后,应试能力也会比较强,但这并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能力,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足为奇。 改革还不够彻底 现在一些中学老师责怪学生小学基础打得不牢靠,小学老师又说课改难,没有教材没有经验。林东豪说,这样的矛盾确实存在,但这不光是小学教师的责任,更不是素质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事实上,倡导素质教育本身并不是放弃双基教学,目前存在这种矛盾只能说明改革还不完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应是正常的,当务之急是要探讨如何有效地遏止这种现象的继续延伸。 教育界人士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的功能和技术都有了根本性的变革。新课程强调,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功能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12日第2版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