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教师”的“神经衰弱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千龙新闻网     2003-01-10     单士兵 

 

     1月4日,某市5万名中小学教师向社会做出“信用承诺”,要以“诚信立身,信誉立教”的精神,全力打造“信用教师”:不搞有偿家教,工作时间内不在校外兼课、经商和利用节假日办各种收费补习班,不得收受学生家长礼品或让学生及家长为个人提供服务…… 

     读了这则新闻,我很难过。显然,按照这样的承诺,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教学行为做出承诺,还要对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也画出一道“警戒线”。我不知道,在该市这次全市中小学教师承诺中,有多少教师是出于自愿承诺的。据介绍,教师进行“信用承诺”,这在全国都是首次。显然,这是该市教育史上的“创举”。可是,我从这一“创举”中嗅出一种别样的味道来。 

     这份“承诺”对教师的行为界定太细致,细致得让像我辈这样的中学教师心寒。这一“承诺”首先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育;但作为一名教师,我想不明白其具体界定标准是什么。接下的“不从事第二职业、不得收受学生家长礼品、不得用作业惩罚学生”之类的具体规定,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绝不只是一些承诺条款,其本质是在教师头上套上一道枷锁。在这一“承诺”下,教师自然是不能越雷池半步的,因为市里配合这些“承诺”实施了教育工作者信用记录制,对照教师个人信用的承诺行为,对教师的个人信用行为进行制度性评估与检查,建立教育工作者个人信用档案。对违反“信用承诺”的教师,做出相应的处理,并与其评优、评职和晋升工资相挂钩。显然,这种“承诺”的实质就是一种地方性教育法规,它同样界定着教师的前途命运。只是,它打上一种“信用承诺”的标签。 

     我不知道,打上这样的标签之后,是给这一行为套上一层温情的外衣呢,还是增了一层虚伪的面纱?另外,对那些所谓的“信用承诺”,本人委实不敢苟同。“信用承诺”一事表明,我们的教师界患了“神经衰弱”,一些人对教师这一职业还缺少正确、科学的认识。 

     当前,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着一定的异化倾向,比如,教师在工作之余不能做任何所谓第二职业,否则就是人格道德存在缺陷。其实,教师利用其本身在教育上的知识财富,为更多的人服务来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这既有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也是教师本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但类似这样的行为,教师必须作为“承诺”说“不”。显然,教师的“信用承诺”,就是在教师们的头上套了具“道德枷锁”。 

     作为站在教育最前沿的群体,教师更需要社会从人情和人性的角度去加以关照。如果对他们缺少人文关怀,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抑制他们的正常发展,容易使他们的思想空间日趋狭窄,也容易使他们在教学中粗暴简单,不求创新,对学生缺乏爱心。采取“信用承诺”以及“信用记录制”的做法,显然太过机械简单,会极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写作序列化教程(尹氏八段论)
课程形式:35个word文档打包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

本站手机版网址:http://wap.yinruiwen.net  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可立即获赠十个资源下载点数,点此了解详情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