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 今年如何看高考?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3-01-08     记者 段旻雯 杨桂青 

 

  别选错了庙,拜错了神 

  记者:在采访准备期间,我已经在网上看到了许多关于2003年高考命题思路预测的文章,有些网站还详细分析了今年高考命题的7大趋势,可谓是雨还未来,雷声震耳,您怎么看待这些分析? 

  应书增:对今年高考命题的7大或者8大趋势的分析,我也有耳闻,在这里,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向广大考生和家长澄清一些事实: 

  首先,这些所谓的7大或者8大趋势的分析,都与教育部考试中心无关,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组无关。因为,2003年高考命题工作现在还没有开始,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趋势。 

  其次,作为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命题教师,即使在2003年高考试题出来之后,也绝对不可能对题目做任何评价,包括所谓的趋势分析。所以,社会上出现的所谓2003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都是虚假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第三,凡是打着命题教师旗号开展复习指导或其他活动的,都不是真正的命题教师。因为,作为参与命题的教师,都要与教育部考试中心签署协议,违反协议的规定是要受到严肃的查处的。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规定,命题教师在几年内是不允许参与有关高考的辅导的。即使几年后不再参与命题的教师,到时可以讲课,但仍然不能以命题教师的名义讲课。 

  我认为,不管是考生、家长还是学校,在高考临近的时候应该按照学校的安排正常地复习,千万不要报任何侥幸心理。经验表明,很多仰仗参加社会上一些所谓命题教师主讲的辅导班的学生,往往是选错了庙,拜错了神。 

  几百个学时=两个多钟头,能没局限吗? 

  记者:我在很多场合听到您谈及高考的局限性问题,为什么您这么关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与高考改革有什么关系吗? 

  应书增:应该说,高考的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命题上,而是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高考这种评价方式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客观地说,无论是选拔还是评价一个学生,这个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但是,作为高校录取来讲,除了高考,其他方面的评价手段太缺乏、太薄弱了,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基本没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即使目前有的评价,可信度也不高。 

  也正是因为总体评价的欠缺,所以才把高考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来看待,实际上把高考的作用扩大化了,以至于高考承担了它本不能承担的社会效应和作用,这使得高考的受关注程度格外地高,无形中增加了高考改革的难度。 

  其次,考试本身也具有各式各样的局限性,比如:考试的误差。这种误差有两部分,一种是考试本身带来的误差,也就是系统误差;一种是偶然误差,比如考生临场发挥造成的误差。 

  考试时间的局限性。中学六年,每门课程几百个学时,而高考的时间最多也就两个半小时,只能考一些学科内的骨干知识、重要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考试空间的局限性。高考采取的在教室答题的方式,只能笔试,很多能力考不了,比如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英语的口语水平等。 

  我个人认为,只有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才有可能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目前我国的实情来看,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还不具备条件,这主要是因为升学的竞争还很激烈,社会的诚信程度还不高。另外,也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但是,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应该不仅仅是高考改革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X”的精髓是多样性和选择性 

  记者:选择本身应该是一种进步,如果全国都把“3+X”演变成了“3+综合”的形式,是不是这种进步就有些变形了?您怎么理解“X”与综合的关系?应该怎么去看目前的综合考试? 

  应书增:我理解,“3+X”中,“X”的多样性、选择性代表着进步,它首先代表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也代表了高校选择学生的权利。但是,目前,“X”已经成了综合考试的代名词,于是就出现了综合考试和单科教学之间的矛盾。我认为,片面强调综合考试是没有真正理解“3+X”的本意。 

  从命题的角度看,我认为,综合应该是注重本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综合考试命题的范围不能超出中学教学大纲。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做综合考试的考题。我们命题要考虑到很多,比如:地区差异、农村的状况等等。 

  另外,文科综合相对容易,比如,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问题,本身就是既包含历史知识,也包含政治问题。理科综合就比较难了,有时会显得比较牵强,所以,综合不能强调数量或者比例。 

  从一池水到多半池水 

  记者:我知道,现在问及2003年高考命题思路似乎还早了些,但是就考生、家长和学校关心的今年考试时间提前对命题的影响,能不能做些解释? 

  应书增:关于2003年高考,我想目前能够向大家说清楚的可能有这么几个问题: 

  一个是高考命题工作的宗旨不是不断地变化,而是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主要是指考试测量的稳定,包括考试信度、难度、区分度等,都要适中。 

  第二是今年的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中学课时减少了,因此高考命题的范围也就相应地要缩小,这个缩小完全是针对大纲要求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个缩小与题量的多少和难易程度的大小都没有必然联系。换句话说,就是题量不变,考试时间不变,变的只是命题的取材范围,从一池水减少到了多半池水。我估计,今年的考试说明最晚应该在2月1日前公布,到时候还请各个学校、教师仔细阅读。 

  第三,考能力永远是高考命题的主题。其实,什么题目是考能力的,什么题目不是考能力的,也很难界定。我想,作为学生,要想在考能力的试题面前应对自如,那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保持一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在每一个知识点面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