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学生三招:爱心+理解+狠心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     2002-12-13     詹学伟 

 

  高中时有一个同学,现执教于一所小学,在许多老师对学生教育问题大伤脑筋时,他却悠然自得,很受学生欢迎。我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教育孩子们时,关键是爱心+狠心。老师承担的是爱心付出,应当适当适度,过分了就成为溺爱,只会毁了孩子的前途。那么狠心呢?该批评时批评,绝不因为怕得罪学生,而一味宽容。学生现在不明白,在将来的某一天总会明白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儿童的爱。”如果老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又怎么能因材施教,获得学生的信赖而顺利开展教学呢。“没有科学预见,不善于在今日儿童的身上播下几十年后才发芽的种子,教育就会成为对孩子们的简单照管,教育者就会成为没有文化的保姆。”对于在青岛发生的那个事例,责任双方都有。 

  学生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在所难免,作为老师的态度,当然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条件下宽容,但又不同于充当“和事佬”和“老好人”的角色。这种宽容能触及到孩子们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后悔,而且还准备将功补过……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宽容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比惩罚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要强烈得多。 

  将严爱与慈爱结合在一起,正如盐和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过量或是缺乏,都将导致身体发育不良。父母、师长大意一点又怎么样呢?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让他们上几次当又何妨呢? 

  作为学生,当然应该尊重老师。这是出于回报,老师曾给予他们知识、爱、关怀,乃至富有尊严的灵魂。但是仍有许多老师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呢?关键还是不能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孩子因某件事而焦急不安、不愉快,而老师对此却一无所知,这时孩子的心情是多么难过。我们能不能了解孩子每天关心的是什么?他的心境怎样?对待孩子,我们是不是能做到公正? 

  老师的知识水准和道德层次相对而言比学生要高一些,他们揣摩孩子的心灵比孩子们猜测老师脸上的“气候”要容易一些。学生在成长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叛逆冲动与行为,作为老师应该引导,而不是严厉地管束与斥责。学生们的个性不同,把他们导入到不同的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上,是老师应该做的。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