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急需理论指导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教育资讯报 2002-12-13 记者:王军 杨伟广 25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这一提议和继之而来的举措,在遭受了10年浩劫的祖国大地上重新树起了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旗帜。 25年后的中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重点,已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高考测试目标也不断向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紧密关联的综合能力测试的方向发展。1999年,广东率先开始“3+X”考试,2000年秋季在五省市实验推广,2001年,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实验区迅速扩大到18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3+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试行。 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在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摸索初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一线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摸索初期的种种困惑。 在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能力与‘3+X’研讨会”上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同志指出:“探求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与教育教学操作层面上的结合点,切实有效地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到实处,已经成为摆在基础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综合能力以单科能力为基础 为期两天的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师报》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联合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承办。在会上,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的有关领导和理论工作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教师代表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共同寻找全面推进综合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新思路;争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突破;开创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自近代以来形成的基础科学体系,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基础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理论内容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概括和归纳,其自身就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与包容性,”《中国教育学刊》张怀曾指出,“因此,在制定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时,必须以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基础学科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点为基础。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自对各基础学科知识体系的牢固掌握、运用和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高级研究员王大赫说:“综合能力培养的第一要义是,必须始终不懈地坚持本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和考试实践证明,学科能力越强,综合能力就越强。” 所以,培养单科能力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抓实。但是,不同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并不等同于不同学科能力的总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还有自己的特点。 “对同一事物或问题,进行从空间到时间,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具体到抽象的全面把握;将其不断地分解,认清该事物或问题的构成因素和组织结构,在分解的过程中对结构的每一个构成部分进行透彻地描述,并科学地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其多重而又复杂的表面现象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认识,并予以清晰表述;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推出理论和原理,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地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等等都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完成。”王大赫说,“这些能力本身实际上就是综合能力。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臧铁军通过对2002年高考改革与综合试卷的分析也指出,“3+X”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突出了对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题目不偏不怪,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到位,应用灵活,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对教师学生放手 当综合能力被明确地列为学生能力培养与测试的目标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对着一场自我潜力挖掘的挑战。 对于教师应该怎样做,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袁爱俊说:“北京师范大学陈孝彬教授曾经在一次报告中说过这样的话:21世纪的成功者,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最快的人,学习能力最强的人。快速度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面对着高考对学生能力测试水平和要求的提高,不仅是学生,教师心里也有很大的压力。据宁波中学的仇明详老师反映,因为年龄的特点,学生们的思维经常停留在一个角度而很难完成不同角度间的转换,为完成一道题目而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跳跃让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过度的焦虑。他曾经遇到一位学生,在综合题目测试时因过度紧张而呕吐。去年,浙江省的“3+X”综合考试说明没有出台的时候,教师们心情更是紧张,“也很害怕。” 面对这一问题,河北衡水中学提出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的策略。“建立在摧残、压抑、束缚、禁锢学生基础上的教学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该校校长李金池说。 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曾经提出“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七个动”: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动笔写,动情读,动脑思。”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基于此,衡水中学提出了“相信教师,相信学生,放手让教师去干,放手让学生去做,让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教学与学习。让教师和学生打开思路,把自己的能量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的主张。 2000年10月,学校果断地做出了减少学科课时、增设阅读课的决定,毅然将语文、英语的授课时数减为每周三节,拿出同等的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向文学书籍,向期刊杂志,向广阔的社会学习,当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敞亮了,舒展开了,他们多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也随之化解。 综合能力培养不能急于求成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在讲求速度的时候也要讲求策略和质量,能力的培养不是知识点的识记,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古新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他们学校的“互动渐进”模式。他坦白地告诉记者,综合能力培养刚刚提出来的时候,由于综合试题的“拼盘”现象,很多人都以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大家也就按着以前的教法,各科顾各科,各走各的路。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特别是2002年的文综试卷,各科有机地整合到了一起,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几种能力在高考试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古老师说,“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整体教学成了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学校提出“互动渐进”模式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最终取消了各科教研室,把全校六个级部中的政史地教研组合并而为文综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合并而为理综教研组,综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教师间的互动。从此,这几门课不再是单个教师进课堂,当学生搜集到相关资料以后,几名教师一起进课堂,一起给学生上课。不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涉及不同学科的课题的做法使综合在学生的印象中不再抽象,变得很具体。 “另外,我认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分阶段进行。”古老师说,“对于高一的学生,重点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加以整理的能力。对于高二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学生单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到了高三,开始并不断加强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就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三原中学的这种“互动渐进”模式大多数学校没有试过,内蒙古乌海一中的杭广田老师说,他们学校在学生提出综合性的问题以后,也采取几位教师共同解决的策略,但没有形成一种模式,三原中学的做法给了他很大启发,应该建立一种不同学科间教师互动的模式。因为从实践的结果来看,这不失为一种比较切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能力的方法。 一线教师急需理论指导 “到底怎么综合?我们教师心里没数。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教师代表表达了这种想法。毕竟,这种综合能力的有意识培养与测试刚刚展开,不同学校有各自不同的做法,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大家公认的可以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在会上筹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能力培养与测试研究会”的提议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响应。 张怀曾认为,“目前,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壮大起来。其原因在于,教师队伍中相当比例的人尚未整合好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对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科学理解。另外,培养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理论和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结合点还不清晰。” 就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多数与会代表都渴望投身到尽快寻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的探索中,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秘书长赵闾先,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中国教师报副总编辑梁友君出席了会议。刘堂江同志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