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 “慎独”教育很重要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访民建中央副主席朱相远 2002-12-12 记者 孙献韬 朱相远,1937年生于江苏省滨海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接受了21年不间断的学校教育:小学6年、中学6年,1956年考入北大生物系6年制本科专业,1962年考入哲学系读研究生,3年后毕业。 记者: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您怎样理解? 朱相远:我认为这个表述非常好,完全符合“以德治国”的思想。但要做到这些,我想还要强调“个人品德”,这是前三“德”的基础。道德属于自律范畴,离开个人品德,就谈不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记者:您所说的个人品德,是不是指个人修养? 朱相远:可以这么说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品德更多地体现出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尤其是独处时的约束能力。不久前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事先在礼堂内隐藏几部录音机,然后老师领着100多名中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老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之后,老师们返回礼堂,拿出录音机,将刚刚录下的内容放出来,所有的人、包括全体学生都大吃一惊: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些丑陋的语言就出自眼前这些孩子们的小嘴!这个例子不是说孩子品德有多坏,但至少说明孩子们缺乏基本的自我约束能力。 记者:这不能怪孩子,只能说明学校教育还存在着缺陷。 朱相远: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两面性: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过分强调集体、纪律、服从;一出校门,每个孩子都成了掌上明珠,父母和爷爷奶奶都顺着孩子,生怕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这么一来,孩子的性格中就有了两面性:在老师面前,又听话又勤快;一回到家里,又娇气又霸道。学校教育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教”的色彩太重,虽然这几年有所改进,可学生对老师还是过于依赖,喜欢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缺乏自主意识。你看电视节目里的那些孩子,一说话就捏着个嗓子嗲声嗲气,一跳舞就歪着个脑袋晃来晃去。我的两个小外孙女都在美国长大,6、7岁的年龄就有了很强的自主意识,你必须把她当作成人来尊重,她也把你当成平等的伙伴,从不因为自己是晚辈,而装出一副可爱的样子。 记者:每次看到电视里的孩子歪着头跳舞我就起鸡皮疙瘩,这种做作绝非孩子的天性。如何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坦率、真诚、表里如一的人呢? 朱相远:慎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慎独”的含义,并努力做到。《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可以随心所欲,不要以为事情很小就可以为所欲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谨慎行事,坚持原则。一旦孩子懂得了“慎独”的含义并努力去做,那么老师走开之后,就不会当着同伴破口大骂,因为他完全清楚,无论老师在与不在,骂人都是不对的;他在面对电视镜头时,就不会摇头晃脑、嗲声嗲气,因为他平时就表里如一,所以在关键场合会很自信,相信自己说的这句话很动人,唱的这首歌很好听,跳的这个舞也很好看,不需要刻意拿捏着来讨好观众。 记者:看来“慎独”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很重要,但有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做不到“慎独”,好像也没什么惩戒措施。 朱相远:“慎独”思想是儒家提出来的,但儒家不是宗教,如果你做不到“慎独”,孔老夫子也拿你没办法。我们的老校长蔡元培讲过一句话:“唯有美育可以代替宗教”。从教育学角度来看,蔡先生很早就认识到,美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约束个人行为,进而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 我特别注意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十六大报告中的表述则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要小看这一个字的变化,这是第一次把“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正式提出,对此我特别受鼓舞。很早我就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应该给孩子提供美学教育,音乐、戏曲、绘画、舞蹈、文学,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条件任选一种,不需要花很多钱,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韵律之美、色彩之美、形体之美、语言之美,进而形成一种超越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审美感觉”。有了这种“美感”,他就会觉得脏话、粗话太难听,摇头晃脑太难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