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工作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2-12-09     

 

  教师从事的事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们被世人比作“蜡烛”、“春蚕”、“人梯”。应该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褒奖了。但是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只过多地关注了教师具有的奉献角色,却忽视了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要求。对教师的境界有着这样高的要求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在强调教师奉献角色的同时,应该顾及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要求。教师是人不是神,同样需要社会对其自身价值的关注、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不然,只要求教师多奉献,少索取,是有失公允的。 

  在我们的教育传统中,过多强调了教师的职业影响和示范作用,强调了教师的自律作用,而很少考虑到教师的自我需要。当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人们要求的是从吃饱到吃好,从有屋可住到住的舒适,这一个个的要求在不断升级,但是仍有一些被称为“春蚕”、“蜡烛”、“人梯”的人们却因工资拖欠或工资过低而愁容满面,生活困苦,他们的心里剩下的只有酸楚,除此还能有什么?这个时候我们想没想到他们还有一个作为普通人的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自然人,应该有他应有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应该有更多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他们既要获得精神的需要,又要拥有物质的满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真正地、长久地兴旺发达。凡心忧民族未来、心系教育事业的人们,要多多地关注这一点。当然,为社会奉献,这是一种对全社会的共同要求,而不能单单是针对教师的,尽管教师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的特殊之处(乔玉璞) 

  随着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的实施,竞争机制的形成无疑给中小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问题是这些制度、机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变味走样。改革的目的应是让能者上庸者下,可事实是由于某些监督机制不健全,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部分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或受私欲驱动,造成“能者下,庸者上”的荒唐局面,走进教育管理的误区。 

  误区一:把依法治校、制度治校狭隘地理解为惟我独尊,听不得不同意见,更有少数管理者在工作中对教师耍小聪明,压制不同意见者,排斥异己,以个人意志行事,把“负责制”变成“专断制”。 

  误区二:管理者把自己当做管教师的“官”。有一所小学教职工仅30来人,可从校长到副校长到支部书记、教务总务主任等十几人“全脱产”,享受“领导待遇”。面对这一班管理者,教师积极性从何谈起? 

  误区三:任人唯亲,任人唯上。某中心小学在领导班子选拔、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一系列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从来不征求教师的意见,“暗箱操作”让教师怨声载道,使那些各方面素质较高、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心灰意冷。 

  误区四:学校财务收支无透明度,在涉及教师住房、福利等方面滥用职权,厚此薄彼。管理者平时花天酒地,出则以车代步(出租车)、入则红光满面。在这样的学校,教师能有主人翁的意识,与管理者同心同德,共创辉煌吗? 

  上述种种情况,我想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也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因此,我们呼唤公平、愉快的工作环境!(冯良明)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