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一、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二、体会作品开合自如的章法和说理的手法;指导学生有意模仿,进行写作。 三、指导学生学习文中对事物的分析方法’,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讲授: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 第三课时,指导背诵,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设想 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理解课文的难度较先秦散文小,打算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鉴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二、作者简介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他的赋作趋向散文化,所以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作品有《过秦论》、《鹏鸟赋》、《吊屈原赋》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朗读节奏推知意群,进而理解词句意义。 2.学生自读课文。逐段让学生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猜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3.学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义基础上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学生朗读节奏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掌握。 4.指导学生在笔记上总结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把握本文的大意,现在我们一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二、分析文章构思精巧 提问:文章题目为“过秦论”,在文章中真正指责秦之过的文字有多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作品内容? 明确:只有全文最后一句。 (第二问学生不易答出,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提问: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秦国与九国实力比较,陈涉与九国贤士、谋臣比较。秦国实力不比九国联合起来的实力大,但秦统一了中国,陈涉的实力不能与九国君臣相提并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学习现代文阅读时讲到的理清思路的方法,理清本文的思路。思考作者结构安排的独具匠心之处。 明确:秦的逐步强大——秦统一中国——为巩固政权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陈涉起义——对陈涉实力的分析——分析秦灭亡的原因。 秦王朝的实力>秦国的实力>九国中任何一国的实力>陈涉的实力,但陈涉不畏秦王朝的强大,反抗强秦,导致秦的灭亡,可见强权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文章第一段叙秦之兴,第二段叙秦之亡,这两段的史料叙述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作者却丝毫没有议论。但事实胜于雄辩,经过这两段生动的记述,读者对秦的盛世转瞬即逝景况已深深印在脑中,对秦灭亡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引起,而是内因导致已有认识,只是还未明确,此时作者将论点摆出,自然令读者信服。所以金圣叹说: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之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这足见文章构思精巧。 三、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体会课文的主题思想 主要侧重在对感情、声调、课文整体节奏方面的朗读指导。 四、指导学生体会文章开合自如的章法和说理的手法 可提两个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本文是一篇论说文,但记叙多于议论,这样安排内容是否得当,理由是什么? 2.作者在写作本文时,应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提示:写作手法的选用,如夸张、渲染、衬托、对照等手法的巧妙运用,骈、散句的运用,结构安排方面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指导背诵 指导学生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了解后三段段与段间的关系,进而理清这三段的写作思路,方便背诵。 注意语言特点、句式特点,准确背诵。 二、介绍《阿房宫赋》,比较阅读,加强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比较阅读的目的在于品味两文在辞采上的不同,更好地体会西汉散文的特点。 三、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张金萍)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