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基础教育:让教育真正走进实践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文汇报 2002-11-18 谢海阳 北欧国家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个别性和探究性,这是中国重点中学骨干校长们在芬兰、瑞典等国考察时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这里的中小学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依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分数,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过程在于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根本找不到那种一味埋头于题海的“书蠹”。 强调教育的实践性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地把课堂搬出学校,凡是能在生活、生产现场进行的课程一律到现场去上,职业技术课自不必说得,即使是像历史、文艺、宗教之类的观念性很强的课程往往也不例外,而且讲课的常常不是教师而是从事相应职业的人员,有时甚至根本没有人讲授,全凭学生自己摸索、领悟。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座东正教的教堂里,几十个男女中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在那里听神职人员讲解教义,原来这是他们的宗教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处幽静的王室狩猎场里,十来个装扮成中世纪武士模样的年轻人仿佛剪径的强人把记者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上行为艺术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座陈列出土的古代海盗船的博物馆,一群小学生围着展品和说明文字又是抄写又是描画,其中一个孩子告诉记者,他们是在上历史课,回去后每人都得交出一份参观报告……为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芬兰、瑞典等国还规定每个中学生必须选修一门CAS课,CAS即创造性、活动和服务(Creativity、Action、Service)的简称,这门有些类似我们社会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具体内容学校不作安排,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就选择什么内容并自己外出联系、落实,但每年必须上满50个小时,否则不能毕业或升级。于是有的学生到幼儿园给老师当助手,有的到社区给残疾人当义工,甚至还有选择去殡葬业服务的。记者有次在赫尔辛基街头与同伴走散了,正当记者东张西望不知所措时,就遇到一个上CAS课的孩子走过来用英语询问:“May I help you?”等把记者领到了约定的地点后,他又递上了一张表格请记者签上名以作为提供了服务的凭证。 除了在授课方式和方法上强调实践性,北欧各国的中等教育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就业能力,即使是那些将来准备进一步深造后从事高智商职业的学生也必须掌握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而这种技能的传授又往往是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综合、融和在一起的。芬兰的高中教育实行“双轨制”,既有为学生进入大学作准备的普通高中,也有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业技术学校,瑞典则已取消了双轨高中教育而代之以单一的综合高中。但不论是芬兰的普通高中还是瑞典的综合高中,都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且创造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教育方法。赫尔辛基Havukosk中学的教师介绍了他们最近开设的一些供学生选择的综合性课程,其中一门叫《杯子的故事》的选修课引起了前来考察的中国校长们的浓厚兴趣:这门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的选修课总共7周30个课时,要求学生先到生产企业了解生产玻璃杯需要哪些原料,这些原料如何采购,怎样降低和节约成本,了解生活中各式玻璃器皿的用途,参与杯子款式的设计,学习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工艺及物理、化学原理;然后再到商业单位了解产品的运输、销售过程及价格的核定,出口报关的手续;最后再研究一旦杯子被打碎后如何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这门看似简单的课程综合了包括物理、化学、经济、家政、环保、工艺美术和对外贸易在内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十分实用,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很有帮助。斯德哥尔摩Nacka中学占地相当有限,没有自己的操场和礼堂,和当地其他学校一样,这方面的活动都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然而它却与企业合作建有三个面积都在近千平方米的完全模拟生产实际的学生实习工场,让学生在这里学习土木建筑、室内装潢和电器装配等技能。该校校长说,除了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个现代人,掌握基本的生活、生存知识同样是十分必要的。据说该校的学生实习工场由于产品质量过关,还接到了不少定单。 参加考察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上海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等认为,“到实践中办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观念我们都反复强调过,但往往较多地停留在思想教育的层面,并没有真正把教育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实际能力固然缺乏,思想认识也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尖子”学生,似乎就没有学习基本生活、生存技能的必要。北欧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